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11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出发,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人大是国家立法机关、法律实施监督机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承担着重要职责。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近日,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高举思想旗帜,推进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起法律界人士热烈反响。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19日在山西太原出席第二十六次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法律保障。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深刻指出国际国内环境越是复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越是繁重,越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大家表示,要抓住机遇,坚定前行,做好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为不断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接续奋斗。
【AI智能播报】全面依法治国,牢记总书记这11个“坚持”
全面依法治国该咋干?总书记这“十一个坚持”要放心间!
第一观察 |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为何如此重要?
申博手机版下载客户端直营网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
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这些用典寓意深刻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强调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理论思维,不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新成果,总结好、运用好党关于新时代加强法治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更好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法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了一系列新设计新规划新部署,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光明日报评论员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 张真理
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特约研究员、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祖金玉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深刻阐明了深入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14亿中国人民凝心聚力、团结奋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征程。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
“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法治成色亮眼。
2014年金秋十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全面展现在世人眼前。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法治建设经受住了大考,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疫情防控的新实践也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